《生門》詮釋生命之重
這是大型劇集紀錄片《生門》第一集里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
在這部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為背景的紀錄片里,40多個家庭和產婦用各自不同的故事,講述生命誕生過程中的殘酷與溫情,也讓不同的觀眾看到了共鳴與力量。用導演陳為軍的話說,“從中國人對生育的態度,我們能看到更多民族根本的精神。”
700多天記錄產科悲歡
“每一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!”早在2016年年末,登陸院線的同名紀錄電影,就曾以8.5的高分在豆瓣走紅。遺憾的是,由于排片率被擠壓,當時電影版《生門》排片率較低,許多影迷遺憾錯過。而從上周四起,劇集版《生門》在東方衛視周播劇場登場并于愛奇藝全網獨播,再一次掀起討論的熱潮。
《生門》詮釋生命之重
回訪“生門”之后的故事
“女人的意義難道就是子宮嗎?”從電影到劇集,《生門》的故事打動了很多觀眾,也引發了大量社會討論。比如有年輕觀眾表示,從劇中看到了父母的不易,也看到了中國女性的生存現狀,有些“恐婚恐育”。
劇集版的最后一集,陳為軍和他的團隊對一些產婦進行了回訪
走過“生門”之后,如何生,如何活,是一個更大的課題,“大家會看到當時呱呱落地的小朋友,現在能跑能說能跳,會看到他們目前的生活狀態,甚至可以比較他們對未來的期許,和當初在醫院時是不是一樣?13集會出現讓大家印象很深刻的媽媽、孩子、家庭。”
以上就是關于《生門》詮釋生命之重的相關介紹,你看完后理解沒有呢?我們還為你整理了更多傳媒資訊的相關知識解答,需要了解的朋友就來收藏我們哦。